寻求县级医院的“止痛药” ——记区政协委员、上虞人民医院院长赵之青
来源:
|
作者:pmo87dc1f
|
发布时间: 2018-04-27
|
8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低调、内敛、平易近人,这是区政协委员赵之青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医生、医院管理者两个身份标签在他33年的职业生涯中交融着。他是上虞名医,也是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他找准“留不住患者”这一县级医院发展的痛点,上引下沉,长袖善舞,力求让更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一解决之道令业内许多同行都赞叹不已。
精析痛点,破解难点
今年3月,区人民医院完成一例九旬高龄结肠双位癌手术,术后经康复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而这一疑难手术的主刀医生就是赵之青。
其实,赵之青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就一直深耕在外科领域。自2001年之后的16年里,他先后担任上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上虞人民医院院长,多年行医及医院管理经验让他不仅精于医术,更懂得当地居民的医疗诉求。
“上虞经济增速很快,老百姓经济条件转好,‘富贵病’发病率随之增高。”赵之青告诉记者,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上虞医院慢性病报卡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糖尿病、恶性肿瘤和脑卒中。“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身体健康最为突出的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不仅加重患者负担,也会占用更多医保资金。”赵之青认为,在在内分泌科上加大慢病管理力度,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可谓医院发展的一粒“止痛药”。
上虞人民医院不仅早于大多数县级医院建立内分泌科,主攻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并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2017年9月,该院还设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发展至今,内分泌科已成为上虞区临床重点医学专科,并通过与基层首席医生协作开展慢性病联合诊疗,上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探索成果辐射到了各个社区,科室知名度和影响力声名日隆。
上牵强院,力求突破
赵之青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止痛”还不够,县级医院必须要有与大型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近来,上虞人民医院频频主动攀亲,先后成为上海瑞金医院协作医院,浙医二院上虞分院,省儿童医院协作医院,同时还与上海华山医院、浙医一院、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1家浙江省内外知名医院在22个专科领域开展合作。2017年2月,上虞人民医院还与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孙颖浩院士正式签约院士工作站。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去年8月15日,上虞人民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签署第三轮合作协议。上海瑞金医院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对上虞人民医院进行协作指导外,双方还将充分利用医疗互联网远程优势,共同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作为一名管理者,赵之青在医院管理上坚持推进DRGS系统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医疗体系,明确了外科系列亚专科分科及相应的工作流程;成立微创介入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在动物模型(猪)上进行取栓、放支架等微创介入技能培训,以提高介入治疗水平;加强中医药建设,逐步实施中医药和中医护理入病房计划,对中医科相关科室合理分科,以加快发展速度;推进院内多个MDT和胸痛中心建设,建立肿瘤诊治中心,在多项措施下,医院取得了长足发展,达到人民满意、政府放心、职工自豪的崭新局面。
“建设科技大楼已列入医院‘十三五’规划中,将配备各种先进设备,打造科研实验室,将为医院的学科建设、科技发展和年轻人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赵之青介绍,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预计三年后可投入使用。
履行职责,积极建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启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旨在通过“人才下沉,资源下沉”,引导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
赵之青认为,在这一政策主导下,上虞人民医院一方面主动攀亲省内外顶尖医院,建立各类合作关系,同时尝试推进自身优质资源下沉乡镇,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脱贫”。但在与上级医院合作中,他觉得对本地患者来说是享受到部分高端医疗资源,但对医院真正的业务发展和学科建设上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对“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的一些思考》和《关于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建设的提案》两个提案中,他建议要向上积极争取医院最需要的专家和科室支持,最好是科室下沉式的帮扶方式,向下要力求做到精准帮扶,实行“一院一策”,加大医联体建设力度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并寻求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
如何缓解上级医院“人满为患”与“名医看小病”共存的矛盾?赵之青认为,基层医疗单位要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从薪酬水平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建立全科医师培养的政策保障机制,还要开展“定单式”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加大基层卫人员培训力度,鼓励退休卫技人员到基层服务,同时加强分级诊疗管理,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资源互补、协同与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