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慢病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健康管理中心符合百姓需求
2018年10月8日, 由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京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建立适宜县域的主要慢病全程管理标准和路径、责任明确的慢病协同管理机制、县域高危患者的筛查、管理与疾病教育体系,使县域慢病综合防控成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疗一体化建设、促进防治结合的重要举措,实现健康中国以治疗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毛群安局长,慢病预防与控制处吴良有处长,县域医院院长联盟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卫健委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慢病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孔灵芝副会长,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执行主席、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慢病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教授,《县域主要慢病的全程管理路径与标准》各编写领域的撰写专家及30余位县级医院院长代表出席了本次启动会议。
县域慢病健康管理工作方向正确,慢病健康管理中心符合百姓需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中国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家卫健委主要职能转变突出强调了预防、基层、质量和改革四个方向,更加注重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均凸显了预防和基层的重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毛群安局长表示,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组织开展的“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对我国县医院慢病管理目前存在慢病中心建设驱动不足,慢病管理能力不足,缺乏清晰、责任明确的慢病管理流程与标准,慢病管理协同机制缺失和慢病病人管理依从性差等问题,提供了探索性的解决方案。
以县域为核心的慢病健康管理探索从发展方向上是正确的,从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同时也更符合公众需求。疾控局将持续关注、指导和支持县域院长联盟组织的此项工作,以县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整合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各方力量,提供宽松的环境,推动各方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进行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顺应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县域慢病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会上,王陇德院士就“新医改背景下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的发展”做了详细解读,表示在新医改环境下,县域医疗机构重任在肩,县域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点,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的成立是顺应医改发展,并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向基层落实。县域医院院长联盟2018年重点工作是筹备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推动各专科诊疗中心在县域的建设。
陈君石院士指出:慢病是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县域慢病健康管理是一个非常新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曙光也同时看到了希望,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项目意义非常重大,提升县域医院的能力建设是项目能不能成功的非常之关键所在。
孔灵芝副会长指出:慢病的管理是连续的,但在我们的真实世界是中断的。慢病的管理是全面的,但在我们的真实世界是分隔的。随着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的进一步建设,我们的试点医院越来越多,我们的能力越来越提高、我们的制度越来越完善、我们的信息系统建立的越来越好,这样的话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数据,科学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霍勇教授介绍了“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项目”的组合框架、背景、实施过程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提出通过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可以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大疾病的重要举措,落实分级诊疗,基层防治一体化。尤其是建立区域的疾病预防筛查救治体系,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实现县域医疗机构作为健康管理核心单位。
赵文华教授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方案,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探索,逐步形成五病统管、综合防控在县域的防控模式。通过对五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综合控制生活方式和行为危险因素,减少慢病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流行程度和流行率。
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以县医院为突破口,奋力推进国家医改政策落地,铺就一条惠及全体人民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