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肖革新:基层医生拒绝“躺平”
来源:医学人物周刊 | 作者:医学人物周刊 | 发布时间: 2021-09-28 | 5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下文章来源于医学人物 ,作者医学人物君

医学人物.

最深度的医学人物访谈报道,以核心人物建立核心影响力

本文系【医学人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加文末读者群微信。

全文1320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基层医生要不要搞科研?”


这个话题争论已久,有些人觉得基层医生搞科研做不出来什么东西,完全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对此,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肖革新处长表示,“基层医生不是该不该做科研的事,而是更应该做。”



1


肖革新表示,要开展好真实世界研究,很多都来自临床一线,而基层就是非常好的一线。其中包括很多科研成果在基层的应用、验证、推广和示范,这些都需要基层的配合。如果基层不了解整个科研的计划,这些科研成果就难以很好地落地。


而如今我们看到有些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内卷”、“躺平”,这其中的关键点是缺乏刺激其成长的内驱动力。


人才在肖革新看来是强基层的根本,基层要想引进、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必须要让人才有合理的晋升通道,避免机械式地重复劳动。内驱动力、外部刺激的不足,就容易导致丧失斗志的“躺平”,结果导致基层人才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不前。


对此,肖革新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好的科研平台,比如将基层医共体作为国家重点课题、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示范推广应用单位,链接优质的医疗专家、科研团队、教育和产业资源,让基层医务人员能够切身感受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图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肖革新


2

联想到医学生一路成长的艰辛,肖革新相信没有哪一位医学生毕业后是希望碌碌无为、虚度此生的,只不过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常常被现实的平庸埋没,这时候科研是唤醒他们心中沉默的理想的最好方式。


“科研可以让你始终保持对领域前沿的聚焦,这样你就会始终保持奋进的动力,而不是在若干年后,与你曾经的同窗在专业领域渐行渐远。”


肖革新觉得,基层医生应该积极参与科研与学术交流,提升自我技能,开拓眼界,挖掘个人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基层医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科研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强化基层医疗人才根基。


与此同时,需要在基层人才引进机制上有所创新。通过柔性引才机制,实现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通过一二线城市医学专家对基层人才的帮扶培养,实现高端人才赋能基层人才建设,真正实现深耕基层人才培养体系。


3


肖革新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基层医务人员作为“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将更为凸显,未来医疗进入家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基层全科医生要做好慢病管理、医防融合,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必须过硬。为此基层医务人员要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这三大抓手是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快速提升的重要通道。


“基层并不意味着低水平,为基层人才的成长创造广阔的平台,未来的基层才是真正的强基层。”


在肖革新看来,医务人员进入基层并不代表不需要努力了,不是“躺平”。而恰恰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开放地吸纳各方面的知识,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此方可真正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形成分级诊疗的整个医疗闭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来源:医学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