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与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联合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3月10日上午,在主题为“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推动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专场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执行主席霍勇表示,要通过学科中心建设与区域协作,提升县域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要做到“因县而异”。
霍勇介绍,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王陇德主席和各位联合主席院士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提升县域医疗能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以解决县域医疗发展现状、提升县域专科能力建设、建立慢病管理体系等为核心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提升县域医院医疗能力,要‘因县而异’。结合不同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及地域特色,有抓手的进行专科能力培训与提升。”霍勇指出,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县域的重大疾病、关键环节等进行标准化、体系化的学科建设,来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县域医疗机构的发展及县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提升。
霍勇提出,对于县域医院的发展,要重点着手三个层面:一是资源共享,包括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人才培养,多渠道、多手段促进区域医疗中心沟通协作与资源流通,使医疗服务真正触达基层;二是加强学科建设,比如心血管专科,可以以胸痛中心为抓手,推动学科中心建设,从医疗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多方面推动县域医疗能力提升;三是预防、急救两头抓。既强调疾病的早期预防与健康素养提升,也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等一部分需要紧急处理或不适合转运的疾病,进一步提升县域医院急诊急救救治能力,做好技术培训。
“过去三年当中,胸痛中心建设数量和认证覆盖率大幅增加,包括县级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践,不仅体现在医疗机构救治能力、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对整个医疗机构协同救治体系的完善。”霍勇介绍,后续还将推动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胸痛中心的“全县模式”助力实现“两个一公里”,即急性胸痛救治在县域乡镇的“第一公里”;救治后回到乡镇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的“最后一公里”。